市面上常會看到不同防曬產品標示不同的文字圖案,它們究竟代表甚麼呢?
簡單來說:
- UVR:來自太陽的所有紫外線統稱,包含UVA、UVB、UVC
- UVA:波長較長的紫外線,較難防範。可以穿透玻璃、雲層,會引起皮膚老化、皺紋、曬黑黑斑和敏感。
- UVB :波長較短的紫外線,較好防範,能量強對人傷害大,導致曬傷、曬紅、曬黑和皮膚癌。
- UVC :波長最短的紫外線,有殺菌效果,但被大氣層阻擋幾乎無法到地表,所以對人無影響。
- SPF: 防曬係數,數值越高代表在太陽曝曬下,能持續更長時間不被曬傷曬紅。
- PFA: UVA防護指數,數字越高代表代表越能防止皮膚變黑或生黑斑。
- PA: UVA防護等級,分為+、++、+++,+越多代表越能防止皮膚變黑或生黑斑。
- 星號★: UVA防護等級,分為★★★、★★★★、★★★★★,★越多代表UVA防護效果與UVB防護效果接近
UVA、UVB、SPF介紹
UVA
UVA是指波長波長320~400nm區段的紫外線。UVA有非常強的穿透性,雲層或玻璃都無法阻擋,陰天、室內、日出日落、季節等陽光不強烈情況也會受UVA影響。因為UVA能量較小,對人體作用較為緩慢且無感,造成許多人忽略UVA的防範。但UVA可以穿透皮膚表皮層、真皮層,甚至影響皮下組織,可以直接刺激黑色素細胞,對皮膚具有累積和不可逆的破壞。長期下來會使皮膚逐漸老化、損傷、變黑長斑、皮膚敏感等,所以做好UVA的防護是非常重要的。
UVB
UVB是指波長290~320NM區段的紫外線,是皮膚曬傷的主要區段。UVB穿透性較小,雲層玻璃都能部分阻擋,通常在中午或太陽直射的情況下UVB比較強烈。UVB的能量較強,會對皮膚的表皮層造成傷害,是我們皮膚曬傷、曬紅、紅斑的主要原因(也會造成皮膚變黑),長期下來更可能損害皮膚DNA,增加皮膚癌風險。
SPF 防曬係數
SPF防曬係數的數字高低可看作防曬產品的防曬傷曬紅效果(不防曬黑)。SPF數值的計算方式是:有防曬的皮膚出現紅斑所需的紫外線照射量/沒防曬的皮膚出現紅斑所需的紫外線照射量
例如: 使用同樣強度的紫外線照射有防曬和沒防曬的皮膚,有防曬的皮膚300分鐘開始出現紅斑,沒防曬的皮膚20分鐘出現紅斑,所以SPF=300/20=15
也就是說,SPF的數值是指防曬產品理論上能延長防止皮膚曬紅的時間倍數,SPF 10就是10倍、SPF 20就是20倍。例如中午太陽強烈,本來5分鐘皮膚就會曬紅,但塗了SPF20的防曬後,理論上應該能到100分鐘(5×20)後才會發紅。但現實上防曬產品還會受到汗水、風吹、塗抹量等的影響而降低效果。
UVA-PF、PDD、PA(+)、PFA 介紹
目前全球針對UVA的防護尚未有公認的評定標準,有UVA-PF、PA、UVA(圓圈)、BOOTS STAR、Broad Spectrum等,而台灣常見的PA是來自日本的UVA評價系統。
UVA-PF (UVA Protection Factor)
UVA-PF是通用術語,描述防曬產品對UVA光線的防護能力。根據地方不同,會使用不同的測試標準。所以當你看到UVA-PF20時,要知道使用的是哪個標準來準確評估防護水平。
PDD(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)
PPD是測量UVA防護的方法,類似於SPF。PPD數值的計算方式是:有防曬的皮膚出現黑斑所需的UVA照射量/沒防曬的皮膚出現黑斑所需的UVA照射量。例如PPD10表示,使用防曬後,皮膚變黑需要的時間是沒塗防曬皮膚變黑時間的10倍。
PA(Protections grade of UVA)
PA是將PDD的數值以+作分級,當PDD值2~4相當於PA+,PDD值4~8相當於PA++,PDD值8~16相當於PA+++,PDD值16以上相當於PA++++。
PFA
PFA是類似PPD測量UVA防護的方法。PFA數值的計算方式是:經過定量UVA照射量 沒有防曬的皮膚出現黑斑量/ 有防曬的皮膚出現黑斑量。例如PFA10表示,使用防曬後,皮膚出現黑斑的量是沒塗防曬皮膚黑斑的1/10。
UVA(圓圈)、星號★ 、(BOOTS STAR)臨界波長(critical wavelength)、寬頻防護(Broad Spectrum) 介紹
UVA(圓圈)
UVA(圓圈)標誌以歐盟產品為多,有這個標誌的產品其UVA保護至少是SPF數值的1/3。例如,如果一個防曬產品標有SPF50,那麼它至少要有UVA-PF 16.67才能標示UVA(圓圈)標誌。
星號★ (BOOTS STAR)
目前市面上有不少以星號★代表UVA防護等級的產品,這是源自於英國零售巨頭BOOTS的評判標準,所以稱呼為BOOTS STAR。BOOTS STAR的評分標準是根據防曬產品的 UVA的吸收度/UVB的吸收度,數字越大越接近1,表示UVA防護效果與UVB防護效果相近所以更好,可以獲得更多星號。以前的BOOTS STAR有1~5星,現在新版BOOTS STAR檢測除了考量一開始的UV吸收度外,還必須檢測曝曬一段時間後防曬乳效果下降的UV吸收比例,才能獲得更高的星號。
臨界波長(critical wavelength)
一般防曬產品能輕鬆吸收UVB和部分波長較短的UVA,而隨著波長較增加,UVA及可見光吸收效果則會越來越弱,當達到特定波長後防曬產品的吸收效果會極速下降,此時的波長稱為臨界波長(critical wavelength)。
寬頻防護(Broad Spectrum)
Broad Spectrum這個標是以美國產品居多。根據美國FDA的規定,一款防曬產品如果臨界波長達370nm或高,則可以歸類為廣譜保護(broad spectrum protection)。也就是說含有此標誌的防曬產品,它可以吸收波長370nm(或更高)以下的UVA和UVB,符合廣泛護膚的需求。
防曬產品常見問題
防曬乳的SPF和PA+能維持多久時間?
防曬乳的SPF和PA+並不是指一個固定或大概的時間。SPF指的是相對於沒擦防曬的皮膚,有擦防曬的皮膚能延長多少倍數時間不被曬傷。PA+指的是相對於沒擦防曬的皮膚,有擦防曬的皮膚能延長多少倍數時間不出黑斑。所以防曬乳能維持的時間會因為紫外線的強弱而有所改變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SPF 30以上的產品,受實驗方法和邊際效應的影響,會有較大的誤差並且無法真的達到這麼長防曬的時間。
SPF和PA越高越好?多少才夠?
由於高SPF係數需要人體測試的時間、金錢過高,許多產品使用體外測試方法。測試方法是根據對紫外線防禦比例(吸收和透光率)而定,例如SPF15=93.3%,SPF30=96.7%,SPF50=98%。如下圖所示:
所以說,當防曬乳的SPF達到30以上,對紫外線的防禦率差別其實差別不大,也可能會出現因為汗水、環境或分解速度等的影響出現SPF30比50更防曬的情況。
至於PA,由於台灣日本法規都有明確規定的人體實驗流程,是以人體皮膚真實出現變黑的時間來計算,所以”理論上”PA的+越多代表越能防止皮膚變黑。
但在現實生活中,除非需要長時間戶外活動、皮膚較白或手術後要避免黑色素沉澱的情況,否則一般SPF30和PA+~++的防曬乳就已經足夠。如果使用更高係數的防曬乳,除了讓自己的荷包失血外,也可能因為較濃的化學成分刺激皮膚過敏甚至影響內分泌系統。
*註:大部分化學性防曬成分都有潛在刺激風險,所以法規有限定最高濃度。而廠商為了達到高係數防曬效果就必須使用較高濃度,也更容易刺激。
防曬乳多久塗一次?防曬乳能持續多久?
防曬乳在有陽光的情況下通常1~2小時就需要補擦,在室內沒外出的情況2~3小時也要補擦,如果有流汗或水上活動後也要即時補擦。
這是因為防曬乳如同薄膜一般阻擋紫外線傷害身體,而這層薄膜除了與紫外線反應逐漸失效外,即使在室內無陽光也會因: 水(汗水、游泳等)、毛巾衣物摩擦、皮膚吸收代謝、氧化分解、皮膚油脂反應等原因失效。即使再高的防曬係數與宣稱長效型防曬也都必須定時補擦。
所以防曬乳最重要的還是”及時補擦”和”用量足夠”,才能持續保護我們的皮膚。
防曬乳PA+與星號★(BOOTS STAR),哪個效果更好?
這兩種標示的意義不同,不能直接比較效果。PA+數值代表防曬乳延長紫外線(UV)照射皮膚變黑的時間,而星號★數量則代表防曬乳對UVA:UVB吸收和透光率的比值。簡單來說,PA+較能準確告知消費者產品的防黑效果,經過人體測試;而星號★表示產品對UVA的整體防禦效果,是體外測試,與實際的情況可能有誤差。
有些人可能會認為,由於PA是使用人體測試,而星號★是模擬測試,而且PA+產品的防黑效果似乎更好,所以標示PA+的產品較佳。然而,這樣的判斷並不公正。UVA是連續的波長範圍,波長越長越難防禦,且UVA除了讓皮膚變黑外,還會導致皮膚老化、損傷等問題。PA係數雖能明確告訴消費者防曬乳的防黑效果,但不顯示阻擋了多少UVA和波長範圍。星號★數量越多,則表示阻擋了更多UVA和更高波長範圍,但無法判斷實際防黑效果。(註:星號★看的是防曬乳UVA:UVB的防禦比例,SPF數字越高,對UVA的防護力越高。)
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的差別
物理性防曬使用二氧化鈦、氧化鋅等微小顆粒成分,直接阻擋UV(類似衣物防曬)。化學性防曬使用化學或天然成分,這些成分與UV反應或吸收UV來達到防曬效果。一般來說,純物理性防曬產品的SPF和UVA防護數值稍低,但較不會刺激皮膚或引起過敏,適合敏感肌膚使用,或是長期使用。化學性防曬通常會添加部分物理性防曬成分,能達到較高的SPF和UVA防護數值,但化學性成分可能刺激皮膚和對海洋有害,長期使用要仔細確認裡面化學成分。
奈米與一般二氧化鈦、氧化鋅的防曬差異
奈米級二氧化鈦與氧化鋅能更均勻地散佈在皮膚上,更有效地阻擋和吸收紫外線,且不會使皮膚泛白,安全使用在皮膚上。但奈米二氧化鈦和氧化鋅對水中生物影響較大,因為顆粒過小,能進入水中生物體內累積甚至穿透細胞膜,造成水中生物死亡。一般二氧化鈦與氧化鋅則對水中生態影響較小。
高價與低價防曬乳的成分差別
防曬乳的價格差異來自於廣告、包裝、測試方法與成分。物理性防曬成分(二氧化鈦、氧化鋅等)成本會高於化學性成分,且顆粒大小與均勻度也影響成本。而化學性防曬成分也會因刺激性、持久性、UV防護效果及環境影響等因素而成本不一。
噴霧防曬產品的隱患
防曬產品的成分無論是物理性還是化學防曬成分,都只適合使用在外部皮膚上。若接觸黏膜(如口、鼻腔等)會引起刺激和發炎,甚至進入體內殘留。噴霧型防曬產品呈霧狀,若吸入肺部,會引起肺部發炎、支氣管炎、哮喘等疾病,特別是含有物理性防曬成分(如氧化鋅、二氧化鈦)時,可能對肺部造成更嚴重的損傷和炎症。因此,如非必要,不建議使用噴霧型防曬產品。如果必須使用,應避免在臉上使用,且只在通風良好的地方使用。